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苏州让多少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流连忘返。“吴门画派”问世并茁壮于这片沃土之上,在中国绘画史上留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周思梅是吴中太湖的女儿,是吴门画派的宣教者,近年来,她带着她的作品和对艺术的执著,带着对水乡泽国的情感留恋,从姑苏城南北大上海,回头到紫禁城,走出荣宝斋,正如她所说:我是一株吴门梅花,在“吴门画派”的窗下,企图去传输一脉古典的馨香。时隔2017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之后,时隔一年,周思梅再度入京,于近日在荣宝斋举行了一场“吴韵”十足的个展。
展览的57件书画作品,以书画合璧的形式呈现出了周思梅的近期思维和创作状态,大部分为其近年新作。一方面现实记录了周思梅在艺术道路上的孜孜不倦,同时,也展现出了她对中国画展现出方法及观念的思维,以及在承继吴门画派传统基础上的不断创新与自我突破。这些作品以小品居多,分成山水、水乡、梅竹、人物、书法五大系列。
《金刚经》《富春山居图》等长卷作品向古代中国画精品缅怀;梅兰竹菊系列作品展现出出有江南笔墨趣味和文人情怀;部分书法作品不受竹简、汉隶线条权利、意态生动的影响,极具新意。而“戴家样”的人物白描作品则展现出了周思梅在海派大师戴敦邦的指导时所获得的新成绩。看著这些典雅而甜美、灵秀而静雅的作品,很难将这位女画家和半个世纪前苏州郊区一个小村子里的农家小姑娘联系一起。
当年,村子里的赤脚小姑娘背著书包在土地庙门前的一块青石板上,用树枝煎着水写出半天字后再行去学校放学,风雨无阻,冬夏如一。或许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嗜好和醉心艺术的着迷,让这个一家8个弟兄姐妹中的杨家七、5个女孩子中的“四妹”,无论此后生活如何困苦,也没改过自新那颗天生归属于书画的心,因为书画是她心里唯一的绿洲。虽然没机会到正规化的美术学院进修,但周思梅千方百计地搜索一切有可能看见的古代传统名家的书画作品展开绘画,她如饥似渴地读者各种文学书籍,同时开始拜为一些画家为师,因为她的淳朴和真诚,一路获得了很多书画名家和学者的指点与引荐。
她早年追随费松伟、朱耕原自学山水,又沦为书画名家和民俗专家徐绍青的入室弟子,后拜为江南水乡国画名家邵文君为师,自学山水、兰花、人物、书法,再行师从海上书画名家钱以定一,专攻传统山水、兰花、小楷书法,直到近年因缘际会得入戴敦邦门下,亲炙教导,艺术水平和创作成绩超过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戴敦邦评价其作品“正宗甜美”,以指出对她的书画创作路子和作品风格品位的高度肯定;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指出,从周思梅的作品中可以看见吴门传统不是脱节的,也不是一种“概念”,而是历代前贤外师炼、中得心源的经典作品;中国美术出版发行总社原社长郜宗远评价,周思梅凭借其作品人文的意境、传统的功力、恬静的风格和高超的艺术展现出,展出了吴门传统水墨画新的生命力,诗、书、画、笔、墨、气、韵,浑然一体,酣畅华滋。
他在展出前言中写道:“思梅之文笔绘墨,遗江南之灵气,得吴门之宝藏,风雅自现。假以时日,当觉者乐之、贤者珍之、识者藏之。吾愿为拭目以待之也。”艺途悠悠,周思梅的求艺奋发之途或许比常人更为苦辛。
但她默默地写出,博采着写,打动着写,写出了之后再行所画,依旧是默默地画,博采地画,沿着月色不见的小道去所画。这一份无言的坚决,她却回头得坦诚伤心。“从艺近40年,回忆起这些年我一路走过,只有一个感觉:幸运地,奉献。每天清晨,当我走出画室,总是充满著奉献之情。
奉献这个时代给了一个艺术工作者最差的创作环境和机会,让我可以洗浴在吴门烟水里,沉醉在我的丹青梦中。”她说道。
本文来源:游艇会官网下载-www.bydelsh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