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增先粒粒皆辛苦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在各艺术院校都是以展出的形式来展现出四年来教和学的成果。对学生来说,这个成果的展出很最重要,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都是人生中唯一也是最后一次机会。如今,四年的自学不一定都是寒窗,而读书也并不广泛,可是,仍然在学,而探讨毕业创作水平的焦点骑侍郎了,尽管还在看实际的水平,然而,实际的水平样子不过于最重要了。过去毕业创作的水平关系到调入,关系到分配工作,总之是关系到未来的前途。
因此,毕业之前的最后奋发往往是拚命,毕业生所相赠期望的这一锤定音需要要求自己未来的前途。因此,历史上有许多本科毕业的创作就早已写入到史册,广东画院原院长王玉珏因其《山村医生》(1963)及《农场新兵》(1964),毕业后就调入而后来获得发展了。上海美术馆原馆长方增先以毕业创作的油画《师与徒》调入并转至研究生班。
1954年夏研究生班毕业,分配进新的创设的中国画系之后又创作了占有新中国美术史的经典之作《粒粒皆辛苦》。辽宁画院原院长赵华胜1964年从鲁迅美院毕业后调入,他也有毕业创作《光荣歌》《忆当年》《春苗》等中国画。所以,那个时代的毕业创作关系到未来。
1964年是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盛世,有影响至今的“全国高等美术院校1964年毕业生创作成绩展览会”。共计展览11个美术院系的680多件作品,其中还有中央美院马志达的《天下大事》、湖北艺术学院陈立言的《秋整天》(国画)、浙江美院吴山明等合作的连环画《茶农痛苦史》等,这届中的许多人后来都在美术界占据最重要的方位。
一切样子都是时过境迁。但铁打的营盘与流水的兵之间的关系却没逆,毕业创作还在教学计划之中,也没逆,然而,当毕业创作水淹在毕业的嘉年华之中,这种不应和娱乐化社会的校园文化这几年开始风行,它毫无疑问又集中了人们对于毕业创作的注目。就让学而优则仕,却因为外语和其他考试将许多毕业创作的优秀者拒之门外。
因此,有个时代的自由选择问题:是专心于毕业创作,还是专攻外语和其他应试的科目?这是十分现实的。似乎,现在的毕业创作不是影响未来发展的主要,考研基本上可以说道是必经之路。而这一切都是那些1964年毕业的前辈们所没遇上的。
因此,院校的新方式与新的变化所体现的当代艺术教育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了毕业创作的边缘化。
本文来源:游艇会官网下载-www.bydelshus.com